濡字的楷书
分类:
通用字
拼音:
 
部首:
部外笔画:
十四画
总笔画:
十七画
繁部:
部外笔画:
十四画
总笔画:
十七画
笔顺:
丶丶一一丶フ丨丶丶丶丶一ノ丨フ丨丨
仓颉:
EMBB
四角号码:
31127
U+6FE1
五笔86/98:
IFDJ
阅读(6103次)

基本字义解释

ㄖㄨˊ

◎ 沾湿,润泽:笔。湿。染。耳目染。相以沫(“沫”,唾沫,喻同处困境,以微薄之力相互救助)。

◎ 停留,迟滞:滞。

◎ 含忍:忍。

英文翻译

immerse, moisten; wet, damp

详细字义解释

〈名词〉

(1) 古水名
濡,濡水,出涿郡故安,东入涞。——《说文》

(2) 在河北省

(3) 尿
病方今客肾濡,此所谓“肾痹”也。——《史记》

(4) 通“儒”。儒士,学者
海内称之曰濡术之宗。——《济阴太守孟郁修尧庙碑》
少以濡术。——《尉卫卿衡方碑》

(5) 假借为“堧”。空地
自以城池道濡麦。——《鲁相史晨飨孔庙后碑》

词性变化

〈动词〉

(1) 沾湿
不濡其翼。——《诗·曹风·候人》
春雨露既濡。——《礼记·祭义》
濡濯弃于坎。——《礼记·丧大记》
今客贤濡。——《史记·扁仓传》

(2) 又如:濡墨挥毫(用毛笔蘸墨写字或作画);濡笔(沾墨于笔);濡栉(沾湿梳篦);濡染(沾染);濡缕(沾湿一缕);濡褐(沾湿马衣);濡溺(沉浸,沉溺);濡濡(湿润;沉湎);濡渥(湿润);濡浃(沾润);濡沫(用唾沫来湿润);濡沃(滋润);濡如(雨露润滋);濡化(滋润化育);濡泽(沾、润)

(3) 迟缓;滞留
是何濡滞也。——《孟子》

(4) 又如:濡迟(迟滞;缓慢);濡需(苟安一时);濡迹(滞留)

〈形容词〉

(1) 湿的
人涂其体、被濡衣而走火者,左三千人,右三千人。——《韩非子》

(2) 缓慢的
云精无永滞,水碧岂惭濡?——南朝 梁· 江淹《郊外望秋答殷博士》

(3) 通“软”。柔顺
羔裘如濡。——《诗·郑风·羔裘》
以濡弱谦下为表。——《庄子·天下》

(4) 又如:濡忍(柔顺,容忍);濡弱(柔弱)

常用词组

濡润 rúrùn

沾湿;滋润

濡湿 rúshī

(1)浸泡,泡在水里或其它液体里;使浸透或泡软
(2)使湿;用水或其它液体浸透或弄湿

濡滞 rúzhì

迟延;犹豫不决
将军欲通媒妁,呼吸可行,何必如此濡滞。——《禅真后史》

康熙字典

【巳集上】【水字部】濡 ·康熙筆画:18 ·部外筆画:14

【唐韻】人朱切【集韻】【韻會】汝朱切,𠀤音儒。水名。【說文】水出涿郡故安,東入漆洓。【廣輿記】濡水,出易州窮獨山。一名聖女水。 又水出蒼梧。【水經注】水出永豐縣西北濡山。 又漬也。【詩·邶風】濟盈不濡軌。 又滯也。【孟子】是何濡滯也。 又鮮澤也。【詩·小雅】六轡如濡。 又溺也。【史記·倉公傳】不亟治病,必入濡腎。 又溼也。【禮·曲禮】濡肉齒決。 又含忍曰濡。【史記·聶政傳】無濡忍之心。【註】濡,潤也。人性溼潤,則能含忍。 又【集韻】【韻會】𠀤人之切,音而。水名。【左傳·昭七年】公與齊侯燕人盟于濡上。【註】濡水,出高陽縣,東北至河閒鄚縣,入易水。 又與胹通。【禮·內則】濡豚,濡雞。【註】濡,謂亨之以汁和也。 又【集韻】詢趨切,音須。義同。 又人余切,音如。安也。【莊子·徐無鬼】有濡需者。【註】濡需,謂偷安須臾之頃。 又【唐韻】乃官切【集韻】奴官切,𠀤音渜。水名,在遼西。【水經注】濡水,出禦夷鎭東南。 又【集韻】而由切,音柔。柔忍也。或作𠠐。 又【集韻】【正韻】𠀤乳兗切,音耎。與輭軟同。柔也。通作耎。 又【集韻】儒遇切,音孺。亦沾溼也。 又奴亂切,與渜同。沐浴餘潘也。 又奴臥切,懦去聲。水貌。

说文解字

【卷十一】【水部】

水。出涿郡故安,東入漆涑。从水需聲。人朱切

字源演变

濡字的篆书
濡字的篆书
濡字的隶书
濡字的隶书
濡字的楷书
濡字的楷书

同音字

阅读(6103次)
试试手机扫一扫
在你手机上继续浏览此页面

Either scripts and active content are not permitted to run or Adobe Flash Player version 10.0.0 or greater is not installed.

Get Adobe Flash 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