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
◎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人民。民主。民国。民法。公民(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民(具有国籍的人)。
◎ 指人或人群:居民。民族。
◎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民间。民歌。民谚。民风。民情。
◎ 某族的人:汉民。回民。
◎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农民。渔民。
◎ 非军事的:民品。民航。
◎ 同“苠”。
people, subjects, citizens
◎ 民
〈名词〉
(1) (指事。从古文之象。古文从母,取蕃育意。古代指黎民百姓,平民。与君、官对称)
(2) 同本义
民,众萌也。从古文之象。——《说文》。按,古文从母。取蕃育也,上下众多意,指事。
民,氓也。——《广雅》。按,土著者曰民,外来者曰氓。
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谷梁传·成公元年》
夫民神之主也。——《左传·桓公六年》
无子曰兆民。诸侯曰万民。——《左传·闵公元年》
黎民阻饥。——《书·舜典》
民不适有居。——《书·盘庚上》
哀我征夫,独为匪民。——《诗·小雅·何草不黄》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泰伯》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史记·项羽本纪》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
(3) 又如:民夫(被官府征召服劳役的百姓);民户(民家);民居(百姓居住之所);民服(平民的衣服);民宅(民房);民望(民众的希望、心愿;在民众中的声望);民牧(民众的治理者。后指地方的长官);民情(民众的心情、意愿);民役(民众所承担的劳役);民利(民众的利益);民命(民众的意旨;民众的生命;人命);民和(民众和睦团结);汉民;回民;藏民;民壮(清朝州、县官的卫兵。即三班中的壮班);渔民;农民;牧民;民膏(比喻人民用血汗创造的财富);民经(人民的规范);民熙物阜(人民安乐,物产富饶。形容升平景象);民害(人民的祸害);民力(人民的财力和劳力);民脂(比喻人民的劳动果实);民财(人民的财物);民纪(人民行为的准则);民祗(人民所敬畏者)
(4) 泛指人
民受无地之中以生。——《左传·成公十三年》
食者,民之本也。——《淮南子》
石斧之民。——〔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
(5) 又如:民性(人的天赋本性);民灵(人和神);民智(人的聪明才智)
◎ 民
〈形容词〉
(1) 民间的
轻徭薄赋,以宽民力。——方勺《方腊起义》
(2) 又如:民谣(民间流传的歌谣);民营(民间经营);民语(民间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言语);民狱(民间诉讼案件);民社(民间祭祀土神)
◎ 民办
民间开办(对“国营”或“官办”而言)
民办学校
◎ 民兵
(1)
(2)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性人民武装组织。也称其成员
(3)古时称列入兵籍,平日从事农业生产,战时应召入伍的农民
◎ 民不堪命
征召频繁,人民疲于奔命,痛苦不堪
宋殇公立,十年十一战,民不堪命。——《左传》
◎ 民不聊生
形容人民不能安定生活
公私劳扰,民不聊生。——苏轼《上神宗皇帝书》
话中单说建州饥荒,斗米千钱,民不聊生。——《京本通俗小说》
◎ 民船
私人所有的载客和运货的木船;民用船只
◎ 民法
规定并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间、法人间及公民与法人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 民防
在发生敌人进攻、阴谋破坏或其他敌对行动(例如空袭)的情况时,由民政当局组织居民进行的防护措施和紧急救援活动
◎ 民房
产权归个人的住宅,房屋
◎ 民愤
人民大众对有罪恶的人的愤恨
民愤极大
◎ 民风
民众的风气;民间风俗
民风淳朴
◎ 民歌
起源于或流传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老百姓中间并成为他们独特文化一部分的歌曲
◎ 民工
由农村流动到城市、主要从事修建、运输的农民;也指被动员参加修路、筑坝或帮助军队运输等工作的人
◎ 民国
指中华民国,从1912年起,到1949年止
民国肇造。——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 民航
民用航空的简称
民航机
◎ 民间
(1)平民自愿组织的
民间团体
(2)来源于老百姓或在老百姓中间广泛使用的
民间文学
(3)非官方的
民间来往
民间贸易
(4)百姓中
岁征民间。——《聊斋志异·促织》
◎ 民间故事
民间口头流传的故事,尤指没有作者姓名、时间、地点的民间传统故事
【卷十二】【民部】民
眾萌也。从古文之象。凡民之屬皆从民。𠘽,古文民。彌鄰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