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湿(濕)
◎ 沾了水或是含的水分多,与“干”相对:湿度。潮湿。湿润。湿热。湿漉漉。
◎ 中医学名词:湿气。湿邪。湿泻。
wet, moist, humid, damp; illness
◎ 湿 濕、溼
〈形容词〉
(1) (会意兼指事。从水,顯(
或 )声。本义:潮湿)(2) 同本义
溼,幽溼也。从水,一所以覆也。覆土而有水,故溼也。——《说文》
肾其畏溼。——《素问·五常正大论》。注:“溼,土气也。”
必因角干之溼以为之柔。——《考工记·弓人》。注:“溼,犹生也。字多以濕为之。”
濕,濕水,也东郡东武阳入海。从水,濕声。桑钦云,出平原高唐。——《说文》。按,本指水名,假借为濕。
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孟子·公孙丑上》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唐·杜甫《兵车行》
(3) 又如:湿洳(低湿);湿渍渍(湿漉漉);湿风(湿润的风);湿薪(潮湿的柴薪);湿浸浸(湿答答。形容潮湿的样子或给人以潮湿的感觉);湿渌渌(潮湿的样子)
(4) 迟缓;不通畅
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留于膀胱,则为溺与气。——《灵枢·五癃津液别》
力贵突,智贵卒。得之则儵为上,胜之则湿为下。——《吕氏春秋》。高诱注:“湿犹迟久之也。”
◎ 湿 濕
〈动词〉
沾湿,淋湿
散入珠帘湿罗幕,孤裘不暖锦衾薄。——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清· 周容《芋老人传》
◎ 湿地
富含土壤水分的土地(如沼泽、泥炭地)
◎ 湿度
(1)
(2)指空气中水分的含量
森林湿度达到80%
(3)常指一定物质中所含水分的比例
◎ 湿度计
(1)通常通过测量电阻率来确定材料(如木材,面粉,土壤或烟草等)湿度百分比的仪器
(2)自动记录大气湿度变化的仪器
(3)测量大气湿度的几种仪器中的任何一种
◎ 湿纺
化纤和人造纤维制造工程中,纺丝溶液由纺丝泵压入喷丝头,然后,以细流形式从喷丝头细孔中喷入凝固浴中,凝固成为纤维丝
◎ 湿风
一种经常随之降雨或雪的风
◎ 湿乎乎,湿呼呼
形容物体湿润的样子
雨后场院上湿乎乎的
◎ 湿季
指多雨的季节
◎ 湿津津
形容出汗湿润的样子
走了七八里山路,浑身有点湿津津的
◎ 湿淋淋
形容全部湿透,往下滴水
湿淋淋的衣服
◎ 湿漉漉
潮湿的样子。也作“湿渌渌”
卢进勇惶惑地把手插进那湿漉漉的衣服。——《七根火柴》
◎ 湿蒙蒙
形容空气中的水气多而导致视物朦胧的样子
到处都是湿蒙蒙的水气
◎ 湿气
(1)液体(如水)以比较微小的量散发或凝结并弥散在气体中成为一种看不见的蒸气或是雾;特指大气的水汽
(2)中医指湿疹、手癣、脚癣等症
◎ 湿热
潮湿炎热
湿热天气在这个地区很普遍
◎ 湿润
(1)土壤、空气等潮湿而滋润
空气里也带有一股清鲜湿润的香味。——《百合花》
(2)因心里难过或激动而眼含热泪
她眼睛湿润了
◎ 湿生
植物生长时根部有过量水分的情况
◎ 湿透
被液体浸透
汗水湿透了他的衣服
【巳集上】【水字部】濕
〔古文〕𦒣【唐韻】他合切【集韻】【正韻】託合切,𠀤音沓。水名。【說文】水出東郡東武陽,入海。【水經注】濕水,出累頭山。一曰治水。 又【廣韻】【集韻】【韻會】失入切【正韻】實執切,𠀤音𥌁與溼同。【說文】幽溼也。或作濕。 又【集韻】叱入切,音蟄。濕濕,牛呞動耳貌。【詩·小雅】其耳濕濕。 又鄂合切,音𡀾。濕隂,漢侯國名。 又席入切,音習。與隰同。坂下溼也。或作濕。 【通雅】濕溼漯顯𩔰以形相借。【集韻】漯㶟濕三字同。水出鴈門。○按《說文》濕水,卽禹貢孟子濟漯之漯。蓋濕乃漯本字也。後以漯爲濕,又轉以濕爲乾溼之溼。𩔰字原从糸作,不从亚。
【卷十一】【水部】濕
水。出東郡東武陽,入海。从水㬎聲。桑欽云:出平原高唐。他合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