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不
要不是
若不是少发生一次冲突,这一天是过不去的
◎ 若此
如此;像这样子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春秋·察今》
◎ 若非
要不是;如果不是
◎ 若夫
句首语气词,用在句首或段落的开始,表示另提一事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 若干
(1)比两个多但比许多要少的一个不定数目
(2)疑问代词。多少(问数量或指不定量)
共得若干?
(3)在某一数列中的抽象单位
◎ 若果
若是;假如
若果他在场,事情就难办了
这英莲受了拐子这几年折磨,才得了个路头,若果聚合了,倒是件美事。——《红楼梦》
◎ 若何
如何;怎样
人马若何分拨,自由军师定夺
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 若即若离
像靠近,又像离开。形容对人的态度保持一定分寸,不远不近。也形容两事物间的关系不明确,难以捉摸
若即若离,令人不知道讲起来应该怎样拉在一处。——鲁迅《高老夫子》
◎ 若明若暗
形容模糊不清,好像明朗,又好像阴暗,比喻对问题或情况认识不清,也指对某事态度不明朗
◎ 若是
——一般用在偏正复句中偏句的开头,表示假设,相当于“要是”、“如果”,正句中常用“就”、“便”跟它相呼应
若是似都管看待我们时,并不敢怨怅。——《水浒传》
他若是不去,我们就让别人去
◎ 若属
你们,代词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史记·项羽本纪》
◎ 若无其事
好像没有那回事似的。形容态度镇静或漠不关心
若无其事的捧了一杯茶来。——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
◎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要想人家不知道,除非自己不去做。表示只要作了坏事,终究是隐瞒不住的
常言说得好:“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 若隐若现
好像隐没,又好像出现。形容隐隐约约,不真切,不明朗
无灭无生,历千劫而不古;若隐若现,运百福而长今。——唐·李世民《大唐三藏圣教序》
◎ 若有所丧
(1)好像丢失了什么似的。形容心神不定的样子。亦作“若有所亡”
解车休马,罢酒彻乐,而心忽然若有所丧,怅然若有所亡也。——《淮南子·原道训》
(2)亦作“若有所失”
◎ 若有所思
好像在沉思
他若有所思地吸着烟斗,并且出了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