歃字的楷书
分类:
通用字
拼音:
shà 
部首:
部外笔画:
九画
总笔画:
十三画
笔顺:
ノ一丨ノ丨一フ一一ノフノ丶
仓颉:
HXNO
四角号码:
27782
U+6B43
五笔86/98:
TFVWTFEW
阅读(9351次)

基本字义解释

shà ㄕㄚˋ

◎ 〔血〕古人盟会时,嘴唇涂上牲畜的血,表示诚意,如“歃血为盟”。

◎ 用嘴吸取。

英文翻译

smear one's mouth with blood of a victim when taking an oath

详细字义解释

shà

〈动词〉

(1) (形声。从欠,杀声。从“欠”表示与口、出气有关。本义:饮,微吸)

(2) 饮
公相与歃此血于堂下。——《史记》

(3) 特指饮血。如:歃盟(歃血为盟);歃会(歃血盟会);歃辞(歃血时宣读的盟词)

常用词组

歃血 shàxuè

古人盟会时,微饮牲血,或含于口中,或涂于口旁,以示信守誓言的诚意
王当歃血而定从,次者吾君,次者遂。——《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康熙字典

【辰集下】【欠字部】歃 ·康熙筆画:13 ·部外筆画:9

【唐韻】山洽切【集韻】【韻會】【正韻】色洽切,𠀤音喢。【說文】歠也。一曰歃血也。盟者以血塗口旁曰歃血。【淮南子·齊俗訓】胡人彈骨,越人齧臂,中國歃血,所由各異,其於信一也。【史記·平原君傳】王當歃血而定從。通作喢。【後漢·馮衍傳】喢血昆陽。又通作唼。【前漢·高帝紀】唼血而盟。【集韻】或作𣣨、哈。 又【廣韻】山輒切【集韻】色輒切,𠀤音萐。義同。 又【集韻】迄洽切,音𪖨。與𦦕同。【博雅】嘗也。或作欱。

说文解字

【卷八】【欠部】

歠也。从欠臿聲。《春秋傳》曰:“歃而忘。”山洽切

字源演变

歃字的篆书
歃字的篆书
歃字的隶书
歃字的隶书
歃字的楷书
歃字的楷书

同音字

阅读(9351次)
试试手机扫一扫
在你手机上继续浏览此页面

Either scripts and active content are not permitted to run or Adobe Flash Player version 10.0.0 or greater is not installed.

Get Adobe Flash 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