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字的楷书
繁体:
分类:
通用字、常用字
拼音:
qián 
部首:
部外笔画:
十二画
总笔画:
十五画
繁部:
部外笔画:
十二画
总笔画:
十五画
笔顺:
丶丶一一一ノ丶一一ノ丶丨フ一一
仓颉:
EQOA
四角号码:
35168
U+6F5C
五笔86/98:
IFWJIGGJ
阅读(10794次)

基本字义解释

qián ㄑㄧㄢˊ

◎ 隐在水面下活动:水。泳。坝。行(a.在水面以下行动;b.在外边秘密行动)。

◎ 隐藏的,秘密地:藏。伏。遁。逃。力。心。师。在。台词。移默化。

◎ 姓。

英文翻译

hide; hidden, secret, latent

详细字义解释

qián

〈动词〉

(1) (形声。本义:没入水中,而且在水下活动)

(2) 同本义
潜,涉水也。——《说文》。朱骏声按:没水以涉曰潜。
潜龙。——《易·乾龙》
潜虽伏矣。——《诗·小雅·正月》
游鱼潜绿水。——曹植《情诗》
沈潜相克。——《书·洪范》
潜龙腾渊。——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3) 又如:潜水

(4) 隐藏
潜服贼器不入宫。——《周礼·阍人》
潜醢以食夏后。——《左传·昭公二十九年》
日星隐耀,山岳潜形。——范仲淹《岳阳楼记》
胆寒潜踪。——《广东军务记》又
潜避两炮台中。

(5) 又如:潜晦(潜藏养晦。又指隐藏才能);潜德(韬养隐藏的内涵、美德);潜逸(隐逸);潜户(隐藏的洞穴);潜包,潜苞(包藏);潜光(隐藏光彩);潜名(隐姓埋名)

(6) 深隐;隐居。如:潜居草野(隐居在民间);潜而不用(小人当道,圣人只宜潜藏,不可有为);潜夫(隐者);潜升(谓或隐或显);潜户(深隐的门户)

(7) 专心。如:潜志(专心致志);潜研(专心钻研);潜修(专心修养);潜神(犹专心)

(8) 潜入水中。如:一只大水鼠从此岸潜下

(9) 埋葬
西望大泽,后稷所潜也。——《山海经》

(10) 暗流
东望泑泽,河水所潜也。——《山海经》

(11) 又如:潜演(水在地下流动);潜源(潜伏着的水源)

(12) 测量;探测

词性变化

qián

〈形容词〉

(1) 深;沉
夫雷霆必发,而潜底震动。——汉· 王褒《四子讲德论》

(2) 又如:潜林(高深的树林);潜深(幽深隐蔽);潜渫(深浚);潜寐(深眠);潜运(深谋);潜润(深深沾惠)

(3) 无形中。如:潜毁(潜移默化地毁谤);潜息(无形中止息);潜移(无形中变化);潜溃(无形中毁坏)

qián

〈副词〉

(1) 秘密地;暗中
同恶潜谋。——《周书·文政》
于是潜行而去。——《战国策·秦策》
随风潜入夜。——唐· 杜甫《春夜喜雨》
多潜易之。——清· 方苞《狱中杂记》
封奏时潜易。

(2) 又如:潜地(偷偷地);潜息(悄悄止息);潜目(偷看);潜使(秘密出使);潜师(秘密出兵);潜逸(秘密逃跑)

常用词组

潜坝 qiánbà

横穿河床按一定间距修造的水下混凝土槛,目的是防止河床受过多的冲刷或增加水流宽度

潜存 qiáncún

暗中存在
他必是与城中潜存的、有害于义和团的一种力量相勾串,正像他曾与三义庙的假团勾串过一样

潜堤 qiándī

堤顶位于静止水面下的防水堤

潜伏 qiánfú

隐匿;潜藏
潜伏部队

潜伏期 qiánfúqī

在宿主内生存与发育或发展而没有显示症状的时期——用于指传染体或疾病

潜力 qiánlì

潜在的能力和力量
挖掘潜力

潜流 qiánliú

(1)地面下的水流,也指水在地下流动
(2)比喻潜藏在内心的情感

潜龙伏虎 qiánlóng-fúhǔ

藏在水中的蛟龙,伏在林中的猛虎。比喻未受赏识的人才

潜匿 qiánnì

潜藏隐匿

潜热 qiánrè

相变潜热的简称,指单位质量的物质在等温等压情况下,从一个相变化到另一个相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这是物体在固、液、气三相之间以及不同的固相之间相互转变时具有的特点之一。固、液之间的潜热称为熔解热(或凝固热),液、气之间的称为汽化热(或凝结热),而固、气之间的称为升华热(或凝华热)

潜山隐市 qiánshān-yǐnshì

在山林中潜迹,在市井中隐身
处士之名,何哉?潜山隐市,皆处士也。——唐·杜牧《送薛处士序》

潜师 qiánshī

秘密出兵
若潜师以来。——《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潜水 qiánshuǐ

[地质]∶饱和层中的地下水

潜水 qiánshuǐ

(1)潜藏在水中
潜水服
(2)在水面以下活动
潜水运动

潜水艇 qiánshuǐtǐng

潜艇的旧称或俗称

潜水员 qiánshuǐyuán

依靠从水面提供空气在水下长时间逗留(如从事打捞工作)的人员

查看更多词组...

康熙字典

【巳集上】【水字部】潜 ·康熙筆画:16 ·部外筆画:12

【字彙】俗潛字。

(潛)【唐韻】昨鹽切【集韻】【韻會】【正韻】慈鹽切,𠀤𤄵。【說文】涉水也。【揚子·方言】潛涵,沉也。又游也。【註】潛行水中,亦曰游。 又藏也。【易·乾卦】陽氣潛藏。 又【爾雅·釋言】潛,深也。【詩·小雅】潛雖伏矣。 又漢水之別名。【爾雅·釋水】水自江出爲沱,漢爲潛。【書·禹貢】沱潛旣道。 又丘名。【爾雅·釋丘】晉有潛丘。 又地名。【春秋·隱二年】公會戎于潛。 又邑名。【史記·楚世家】吳取楚之六潛。 又潛江,縣名。【廣輿記】屬安陸府。 又牛名。【酉陽雜俎】句漏縣大江中有潛牛。 又姓。宋安撫使潛說友。 又【小爾雅】魚之所息謂之潛。【詩·周頌】潛有多魚。【傳】潛,糝也。 又【廣韻】【集韻】𠀤慈艷切,音𥌳。義同。一曰伏流。

说文解字

【卷十一】【水部】

涉水也。一曰藏也。一曰漢水爲潛。从水朁聲。昨鹽切

字源演变

潜字的篆书
潜字的篆书
潜字的隶书
潜字的隶书
潜字的楷书
潜字的楷书

同音字

阅读(10794次)
试试手机扫一扫
在你手机上继续浏览此页面

Either scripts and active content are not permitted to run or Adobe Flash Player version 10.0.0 or greater is not installed.

Get Adobe Flash 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