痈字的楷书
繁体:
分类:
通用字
拼音:
yōng 
部首:
部外笔画:
五画
总笔画:
十画
笔顺:
丶一ノ丶一ノフ一一丨
仓颉:
KBQ
四角号码:
00127
U+75C8
五笔86/98:
UEK
阅读(4736次)

基本字义解释

(癰)yōng ㄩㄥˉ

◎ 一种皮肤和皮下组织的化浓性炎症,易生于颈、背部,常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疽。吮舐痔(喻不择手段地巴结,厚颜无耻地迎合权贵)。

英文翻译

carbuncle, sore, ulcer, abscess

详细字义解释

yōng

〈名词〉

(1) (形声。从疒( chuáng),雍声。本义:中医指恶性脓疮)

(2) 同本义
佗以为肠痈。——《后汉书·华佗传》

(3) 又如:痈肿(痈疽);痈疮(很大的毒疮);痈囊(痈肿)

(4) 鼻疾,不知香臭
鼻不知香臭曰痈。——汉·王充《论衡·别通》

(5) 喻祸患。如:痈疽(比喻祸患;毛病)

常用词组

痈病 yōngbìng

同时或接连不断地形成许多痈的一种状况

痈疽 yōngjū

毒疮,皮肤的毛囊和皮脂腺成群受细菌感染所致的化脓性炎。病原菌为葡萄球菌

康熙字典

【午集中】【疒字部】癰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於容切,音邕。【說文】腫也。【廣韻】癰癤。【釋名】癰,壅也。氣壅否結,裹而潰也。【正字通】惡瘡也。有疵癰,赤施,兔齧,走緩四淫。厲癰,脫癰諸名。皆氣血稽留,榮衞不通之所致也。【後漢·律曆志】驚蟄晷長八尺二寸,未當至而至,多病癰疽脛腫。 又地名。與雍州之雍通。【後漢·獻帝紀】分涼州河西四郡爲癰州。【註】謂金城,酒泉,墩煌,張掖。 又邕上聲。【戰國策】夫癘雖癰腫胞疾。【釋文】癰,委勇反。 【集韻】亦作臃。又書作𦡈。【韻會】或作𤻕

说文解字

【卷七】【疒部】

腫也。从疒雝聲。於容切

字源演变

痈字的篆书
痈字的篆书
痈字的隶书
痈字的隶书
痈字的楷书
痈字的楷书

同音字

阅读(4736次)
试试手机扫一扫
在你手机上继续浏览此页面

Either scripts and active content are not permitted to run or Adobe Flash Player version 10.0.0 or greater is not installed.

Get Adobe Flash 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