郓字的楷书
繁体:
分类:
通用字
拼音:
yùn 
部首:
部外笔画:
六画
总笔画:
八画
繁部:
部外笔画:
六画
总笔画:
九画
笔顺:
丶フ一フ丨一フ丨
仓颉:
BQNL
四角号码:
37527
U+90D3
五笔86/98:
PLBH
阅读(7006次)

基本字义解释

(鄆)yùn ㄩㄣˋ

◎ 〔城〕地名,在中国山东省。

◎ (鄆)

英文翻译

surname; an ancient town's name

详细字义解释

Yùn

〈名词〉

(1) 古地名
郓,河内沁水乡。从邑,军声。——《说文》

(2) 春秋鲁有二郓邑:一在今山东省沂水县北。公元前616年,季孙行父所筑。鱼莒屡次争夺,称“东郓”。一在今山东省郓城县东。公元前588年鲁成公所筑,称“西郓”

常用词组

郓城 Yùnchéng

县名.在山东省西南部,北临黄河,邻接河南省

康熙字典

【酉集下】【邑字部】鄆

【唐韻】【集韻】【韻會】王問切【正韻】禹問切,𠀤音運。魯地名。【春秋·文十二年】城諸及鄆。【註】莒、魯所爭者,以其遠逼外國,故帥師城之。又【成四年】冬城鄆。【註】公欲叛晉,故城而爲備。又【九年】楚公子嬰齊帥師伐莒,莒潰,楚人入鄆。【註】鄆,莒別邑。又【十六年】晉人執季孫行父,公還待于鄆。【註】魯西邑東郡廩丘縣有鄆城。又【襄十二年】莒人伐我東鄙,圍台,季孫宿帥師救台,遂入鄆。又【昭元年】取鄆。【左傳】趙孟曰:魯、莒爭鄆,爲日久矣。又【二十六年】公至自齊,居于鄆。【六書故】春秋有二鄆,莒在魯東,莒、魯所爭,東鄆也。公待于鄆者,西鄆也。文公城諸及鄆,不聞與莒爭,及成公時,楚伐莒入鄆,則鄆自爲莒邑,而四年所城者西鄆也。 又州名。【韻會】古兗州之域,魯附庸國,漢爲東平國,隋置鄆州。 又【集韻】河內沁水鄕名。 又姓。【廣韻】魯大夫,食采于鄆,後因氏。 又【集韻】于分切,音云。義同。

考證:〔【春秋·成九年】楚公子嬰齊帥師伐莒,莒潰,楚遂入鄆。〕 謹照原文遂改人。

说文解字

【卷六】【邑部】

河内沁水鄉。从邑軍聲。魯有鄆地。王問切

字源演变

郓字的篆书
郓字的篆书
郓字的隶书
郓字的隶书
郓字的楷书
郓字的楷书

同音字

阅读(7006次)
试试手机扫一扫
在你手机上继续浏览此页面

Either scripts and active content are not permitted to run or Adobe Flash Player version 10.0.0 or greater is not installed.

Get Adobe Flash 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