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借
◎ 暂时使用别人的财物等:借用。借阅。借账。借据。借条。
◎ 暂时把财物等给别人使用:借钱给人。
◎ 假托:借口。借端。借故。借代。借景。借喻。借题发挥。
◎ 依靠:凭借。借势。
borrow; lend; make pretext of
◎ 借
〈动词〉
(1) (形声。从人,昔声。本义:借,借进,借出)
(2) 借进
借,假也。——《说文》。朱骏声曰:“即藉字之转注。古只作藉。”
借,假借也。——《广韵》
借无不给。——《晋书·阮裕传》
借旁近与之。——宋·王安石《伤仲永》
允修借书。——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书非借不能读。
借者之用心。
其借书亦类予。
(3) 又如:求借(请求别人借给);挪借(暂时借用别人的钱);借当(借人东西去当铺当钱);借当头(借将要拿去典当的东西);借典(借,借用)
(4) 借出
有马者,借人乘之。——《论语·卫灵公》
权势不可以借人。——《韩非子·内储说下》
(5) 又如:他借书给我们;借给他几块钱;借一肩儿(挑担者让别人替自己挑一会,自己可以休息一下);借借(借出);借赁(租借)
(6) 帮助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文天祥《念奴娇》
◎ 借 藉
〈动词〉
(1) 假托;借口
若苟有以藉口。——《左传·成公二年》
(2) 又如:借言(借口,假托的理由);借情(假托某种情况或缘故)
(3) 凭借;依靠
借子杀之。——《墨子·公输》
其可以借以美名者,以外权重之。——《韩非子·孤愤》
借天降大雨。——《广东军务记》
借寨墙为蔽。——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借征入境。——[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4) 又如:借倩(托请);借水行舟(借用别人的力量或条观条件办事);借步檐躲雨(喻指借他人力量庇护自己);借势儿(乘机)
◎ 借 藉
<连>
(1) 相当于“假使”,“假设”,“假如”,“即使”
借第令母斩。——《史记·陈涉世家》
(2) 又如:借使(假设连词。假如,倘若;即使,纵然);借若(犹假如);借或(即或,即使);借如(假设连词。假如,如果;即如,例如)
◎ 借词
(1)从别的语言中吸收过来的词
(2)假托的理由;托词
◎ 借代
一种修辞方式,不直接把所要说的事物名称说出来,而用跟它有关系的另一种事物的名称代替它。如:“红领巾参加植树劳动”中的“红领巾”就是代替“少先队员”
◎ 借贷
借进贷出
◎ 借单,借单儿
借据
◎ 借刀杀人
阴谋使他人与自己的仇人结怨,从而利用他人去杀掉仇人。比喻借他人之手害人
◎ 借调
一个单位借用别单位的工作人员而不改变其隶属关系
◎ 借读
通常由于户口等原因不能作为正式接受的学生在学校同其他正式接受的学生一起上学
◎ 借端
以某件事为借口
借端发作
◎ 借方
(1)a[会计]∶“贷方”的对称账户中登记借记金额的那一栏
(2)在出租出借业务中,指借入方或承租方
◎ 借古讽今
假借评论古代人事的是非曲直,影射现实生活
◎ 借故
假借某种原因
借故退席
◎ 借光
(1)原指分沾他人的利益或荣耀
(2)现用作向人询问或请人给予方便的套语
借光让我下车
◎ 借花献佛
比喻借用他的物品待客或送人
今日有人送来极新鲜的山鸡烫了吃,很好的,我就借花献佛了。——《老残游记》
◎ 借火
抽烟时向别人借点火东西或用别人的火来点火
◎ 借鉴
把别的人或事当镜子,对照自己,以便吸取经验或教训
借鉴外国的经验
◎ 借据
借用别人的财物时所立的字据
【子集中】【人字部】借 ·康熙筆画:10 ·部外筆画:8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子夜切,嗟去聲。假也,貸也,助也,推獎也。【家語】在貧如客,使其臣如借。【註】言不有其身,如借使也。【前漢·文帝紀】假借納用。 又艸履曰不借。《釋名》言賤易有各自蓄之,不假借人也。 又設辭。【詩·大雅】借曰未知,亦旣抱子。 又與藉耤通。 又與假通。【後漢·李充傳】無所借借。【註】下音假。 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資昔切,音積。義同。 本作𠎥,隸省作借,別作徣。
考證:〔【釋名】艸履曰不借。【註】言賤易有各自置,不假借也。〕 謹照原文改爲艸履曰不借。釋名言賤易有各自蓄之,不假借人也。
【卷八】【人部】借
假也。从人昔聲。資昔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