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拜
◎ 表示敬意的礼节:拜手(古代男子跪拜礼的一种)。拜忏。礼拜。回拜。
◎ 恭敬地:拜托。拜谢。拜读。拜别。拜谒(a.拜见;b.瞻仰陵墓、碑碣)。
◎ 行礼祝贺:拜年。拜寿。
◎ 用一定的礼节授与某种名义或职位,或结成某种关系:拜将( )。拜相( )。拜师。拜把子。
◎ 姓。
do obeisance, bow, kowtow
◎ 拜
〈动词〉
(1) (会意。从两手,从下。《说文》古文上象两手,丅为“下”的古体。《说文》引扬雄说:“拜从两手下。”表示双手作揖,或下拜。隶书将“丅”(下)并入右边的“手”之下而成为“拜”,一直沿用至今。本义:古代表示敬意的一种礼节。两手合于胸前,头低到手)
(2) 同本义
拜手,稽手。——《书·召诰》。传:“拜首,首至手。”
拜,服也。——《礼记·郊特性》
平衡曰拜。——《荀子·大略》
乐工等罗列上前,连拜且泣。——宋·王傥《唐语林·雅量》
拜送书于庭。——《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 后世指下跪叩头。两腿跪地,两手扶地,低头。后又作为行礼的通称
则又再拜,又故迟不起,起则五六揖,始出。——宗臣《报刘一丈书》
(4) 又如:纳头四拜;拜了又拜;拜菩萨;拜天地;拜父母
(5) 拜谢。行拜礼表示感谢
三年将拜君赐。——《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6) 又如:拜恩(拜谢恩赐);拜盟(拜谢结盟)
(7) 拜见;拜谒
则往拜其门。——《孟子·滕文公下》
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论语·阳货》
肃拜蒙母,结友而别。——《资治通鉴·汉纪》
(8) 又如:拜见(谒见尊长);拜亲(拜见朋友的父母)
(9) 授与官职;任命
拜相如为上大夫。——《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公车特征拜郎中。——《后汉书·张衡传》
(10) 接受官职;上任
于是辞相印不拜。——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11) 又如:拜石(拜受俸禄);拜邑(拜受邑宰)
(12) 通过一定仪式结成某种关系。如:拜师;拜把兄弟;拜干爹
(13) 祝贺。如:拜年;拜节;拜寿
(14) 上;献
谨拜表以闻。——李密《陈情表》
◎ 拜
〈副词〉
用于动词之前,表示尊重。如:拜读大作;拜启;拜辞
◎ 拜把子
朋友结为异姓兄弟
◎ 拜拜
(1)旧时妇女行礼,即万福
(2)[英]∶再见
◎ 拜拜
台湾风俗,每逢节日、佛诞、新谷登场、婚寿葬祭,都要供奉神明和宴请亲朋,有时甚至演戏酬神。这种活动称为“拜拜”
◎ 拜别
行礼告别——用作敬词
◎ 拜忏
旧时请僧道念经礼拜,为人忏悔罪过,消灾免祸
他们家为这小长毛鬼拜忏念佛烧纸锭,记不清有多少次了。——茅盾《春蚕》
◎ 拜辞
辞别;告别——用作敬词
◎ 拜赐
拜谢他人的赏赐赠予
◎ 拜倒
恭敬地跪下礼拜,比喻崇拜或屈服
拜倒石榴裙下
◎ 拜祷
祈求;祈祷
对天拜祷
◎ 拜倒辕门
辕门,这里指军营的门。形容佩服到极点,自愿认输
如风头不佳,不能取胜,那时再拜倒辕门也不为迟。——《镜花缘》
◎ 拜垫
跪拜用的垫子,以保护膝盖
◎ 拜读
敬词,指阅读作品或书信
你的新书我已拜读了
◎ 拜恩私室
喻只知权贵的私人恩德而置国家利益于不顾
◎ 拜访
(1)敬词,看望并谈话
天刚交黑时去拜访了几位朋友
(2)短时间看望
(赵秀才)一早去拜访那历来也不相能的钱洋鬼子。——《阿Q正传》
◎ 拜佛
向佛像礼拜
拜佛求经
◎ 拜官
旧时指封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