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缓(緩)
◎ 慢,与“急”相对:缓步。缓行( )。缓慢。迟缓。
◎ 延迟:缓刑。缓办。缓役。缓征。刻不容缓。
◎ 放松,松弛:缓和。缓冲。缓解( )。和缓。
◎ 苏醒,恢复:缓气。缓醒。
slow, leisurely; to postpone, delay
◎ 缓 緩
〈形容词〉
(1) (形声。从糸(
),爰( )声。本义:宽松;宽大)(2) 同本义。如:缓带(放宽衣带。从容自在的样子);缓服(宽松的服装。对戎装而言);缓带轻裘(宽松的衣带,轻暖的皮衣。形容从容儒雅的风度)
(3) 慢;不急迫。与“急”相对
缓,舒也。——《广韵》
夫人于事己者过急,于事人者过缓。——《战国策·卫策》
民事不可缓也。——《孟子·滕文公上》
(4) 又如:缓缓(缓慢的样子。同徐徐);缓步代车(慢步行走以代替乘车。同安步当车);缓辔而行(信马由缰地慢走)
(5) 柔软。如:缓土(柔软而松散的土壤);缓歌慢舞(悠柔美妙的歌声和舞步)
(6) 不陡[峭]。如:缓坡
(7) 软弱;柔弱。如:缓箭(去势微弱之箭);缓声(柔缓的音乐和歌声)
◎ 缓 緩
〈动词〉
(1) 延期,延迟
今夫缓于事己者,安能急于事人?——《战国策·卫策》
君子以议狱缓死。——《易·中孚》
(2) 又如:缓死(宽缓减免死刑;延长寿命);缓召(军事用语。应受动员召集或临时召集的后备军人以及国民兵,因故延缓征召的,称为缓召);缓决(法律名词,对已宣判死刑的犯人,依据特定的状况,于一定时期内暂缓处决)
(3) 下垂。如:缓耳(缓弛下垂之耳)
(4) 苏醒,复活。如:缓气;缓醒
(5) 怠慢。如:缓怠(缓慢松懈;拖延怠忽);缓留(缓慢迟钝)
(6) 刑法等宽宏、宽恕。如:缓决(对死刑犯人暂缓处决);缓狱(宽缓刑狱)
◎ 缓兵之计
(1)使敌方延缓进军的计策
孔明用缓兵之计,渐退汉中,都督何故怀疑,不早追之?——《三国演义》
(2)后用以比喻拖延时间使局势暂时缓和的策略
黑妮最后才采用了一个缓兵之计,拖到第二天再决定。——丁玲《太阳照在桑乾河上》
◎ 缓步
慢步,步伐舒徐
他缓步穿过一条田间小路
◎ 缓冲
缓和…的作用;减小…的影响;缓和…的冲击;使冲突缓和
缓冲国
◎ 缓动
[岩石]缓慢移动、上升、下降或滑动
◎ 缓和
(1)使不再紧张;变和缓
缓和紧张局势
(2)作用或感官上温和;减轻
◎ 缓急
(1)舒缓与紧急
(2)指需要相助的事
缓急或可救助。——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缓急人皆有之
◎ 缓急相济
凡遇到困难,不管缓急,都进行帮助
朋友本来有通财之义,何况我们世交,这缓急相济,更是平常的事了。——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 缓颊
婉言劝解或代人讲情
缓颊往说魏王豹。——《汉书·高帝纪》
◎ 缓降
逐渐降低(拱形物或拱顶的支架),以使拱形物或拱顶安全达到最终平衡安放状态
◎ 缓解
(1)使丧失锋芒;使钝
稍微缓解了公众不满情绪的锐势
(2)疾病、痛苦等的减轻
◎ 缓劲
使更加柔和、缓和或缓慢
他在路边歇了一下,好缓一缓劲儿
◎ 缓慢
(1)徐缓;不敏捷
缓慢的前进
走路缓慢的人
(2)怠慢
在建立一个健全的大陆防御实体方面一直十分缓慢
◎ 缓坡
与水平夹角小的坡地;平缓的斜坡
◎ 缓期
(1)延缓期限
(2)延长或增加时间
◎ 缓气
舒缓气息;指短时的休息放松
八小时连轴转,缓气的功夫都没有
◎ 缓泻
用性质缓和的泻药或减少泻药用量的方法泻下通便
【未集中】【糸字部】緩
〔古文〕𦅻【廣韻】【正韻】胡管切【集韻】戸管切【韻會】合管切,𠀤音浣。【說文】𦇻,或省作緩。綽也。【玉篇】遲緩也。【廣韻】舒也。【釋名】緩,浣也,斷也。持之不急則動搖,浣斷自放縱也。【禮·樂記】其樂心感者,其聲嘽以緩。【疏】歡樂在心,故聲必隨而寬緩。【孟子】民事不可緩也。【疏】惟民事當急,而不可緩也。【前漢·朱博傳】齊部舒緩養名。【註】師古曰:其性遲緩,多自高大以養名聲。 又【集韻】火遠切,音咺。苦緩切,音款。義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