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震
◎ 疾雷(霹雳)使物体振动:“震夷伯之庙”。震霆。
◎ 雷:“烨烨震电。”
◎ 巨大的力等使物体剧烈颤动:震撼。震荡。震颤。震响。震动。声震遐迩。
◎ 迅速或剧烈地颤动:地震。身子不由得一震。
◎ 特指“地震”:震灾。震源。震中。震级。震情。防震。抗震。余震。
◎ 〔震旦〕佛教经籍中的译名,指中国。
◎ 惊恐或情绪过分激动:震惊。震怒。震骇。震慑。
shake, quake, tremor; excite
◎ 震
〈名词〉
(1) (形声。从雨,辰声。雷、雨常常并作,故从雨。本义:雷,疾雷)
(2) 同本义
震,劈历振物者。——《说文》
三月癸酉,大雨震电。——《春秋》。孔颖达疏:“何休云:震,雷也。电,霆也。”。
(3) 又如:震震(雷、鼓、车、马等所发出的巨响);震厉(雷声);震霆(轰雷,响雷);震雷(响雷);震响(震雷似的响声)
(4) 八卦之一。雷之象
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易·说卦》。
(5) 又如:震宫(东方);震方(震位,震维。东方);震区(东方)
(6) 与天子有关。如:震位(指东宫,即“太子之宫”);震宫(太子所住的宫殿);震业(帝王的事业);震储(皇储,太子)
(7) 威势;威严
夫兵戢而时动,动则威,观则玩,玩则无震。——《国语·周语上》
畏君之震。——《左传·成公二年》。
(8) 又如:震灼(威势极盛);震肃(因慑于威势而肃然)
◎ 震
动
(1) 震动,物体自身动荡或使物体动荡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后汉书·张衡传》
雷奔电泄,震天动地。——《水经注·河水》
以类天之震曜杀戮也。——《汉书·刑法志》
震惊朕师。——《书·舜典》
余威震于殊俗。——汉· 贾谊《过秦论》
内地为之震。——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2) 又如:震掉(颤动);震域(地震波及的范围);震裂(物体因受震动而裂开);震主之威(指人威势极为盛大,使君王畏忌不安)
(3) 震惊;惊惧;使惊惧
愿承闲而自察兮,心震悼而不敢。——《楚辞·九章·抽思》
簿者数内大使以震其君。——《韩非子·八奸》
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资治通鉴》。
(4) 又如:震汗(因惊惧而颤抖出汗);震怖(惊恐);震悸(惊怖恐惧);震慑(震惧。形容极害怕)
(5) 心动;激动
若听乐而震,观美而眩,患莫甚焉。——《国语·周语下》。
(6) 又如:震怜(动情怜恤)
(7) 振兴;振奋
莫不震叠。——《诗·周颂·时迈》
滞久而不震,生乃不殖。——《国语》。
(8) 又如:震奋(振作奋发);震发(奋发,奋起);震激(振作激发)
(9) 怒
震于廷。——《太玄·释》。范望注:“震,怒也。”。
(10) 又如:震恚(大怒,盛怒);震扑(怒而攻打);震愤(大怒)
(11) 地震
八月丁酉,南宫极震。——《左传·昭公二十三年》
震之所在。(地震所在的方位。)——《后汉书·张衡传》。
(12) 又如:震中;震波;震级
◎ 震波
因震源的震动力所形成的力学波
◎ 震旦
古代印度人称中国
诺矩罗居震旦东南大海际雁荡山芙蓉峰龙湫。——宋·沈括《梦溪笔谈》
◎ 震荡
(1)震动
雷声震荡着大地
(2)处于动荡状态
震荡不宁
◎ 震动
(1)颤动
每次爆炸都受到猛烈的震动
(2)使颤动
哭声震动天地。——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3)使人心里不平静
消息震动了全国
◎ 震耳
声音高得或尖得令人难受
一声震耳的号声
◎ 震耳欲聋
形容声音大到快要把耳朵震聋了的程度
震耳欲聋的鞭炮声
◎ 震古烁今
形容成果辉煌或业绩宏伟,远远超过古人,显耀当代
◎ 震骇
(1)震动
海内震骇
(2)震惊
人们被恶性抢劫案震骇了
◎ 震撼
(1)指心理受到强烈冲击;憾动
自然科学上的发现震撼了欧洲人的普遍心理
(2)使猛烈震动
炮兵部分演习的时候寂静的农村被大炮的隆隆声所震撼
◎ 震惶
震惊而惶恐
百兽震惶。——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 震级
表示一次地震大小的指标。是根据地震仪器记录推算出来的
◎ 震惊
(1)令人震动而惊异
震惊中外
(2)震撼惊骇
局外人尤为震惊
◎ 震觉
通常指对物理震动的知觉
◎ 震例
发生地震的例证
◎ 震栗
恐惧战抖
全身震栗;惊恐战栗
◎ 震怒
非常愤怒;盛怒
这消息使他震怒
【卷十一】【雨部】震
劈歴,振物者。从雨辰聲。《春秋傳》曰:“震夷伯之廟。” 𩇒,籒文震。章刃切〖注〗臣鉉等曰:今俗別作霹靂,非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