幞字的楷书
分类:
通用字
拼音:
 
部首:
部外笔画:
十二画
总笔画:
十五画
笔顺:
丨フ丨丨丨丶ノ一丶ノ一一一ノ丶
仓颉:
LBTCO
四角号码:
42285
U+5E5E
五笔86/98:
MHOYMHOG
阅读(3752次)

基本字义解释

ㄈㄨˊ

◎ 〔头〕古代男子用的一种头巾。

◎ 同“”。

英文翻译

turban

详细字义解释

〈名词〉

(1) 包东西的布。如:幞巾(幞头)

(2) 古代男子用的一种头巾。也称“幞头”(古人以皂绢三尺裹发,有四带,二带系脑后垂之,二带反系头上,令曲折附项,故称“幞头”)
高幞广带。——《古今小说》
门前小鬼,折臂膊不显狰狞,殿上判官,无幞头不成礼数。——《水浒传》

康熙字典

【寅集中】【巾字部】幞 ·康熙筆画:15 ·部外筆画:12

【唐韻】房玉切【集韻】【韻會】逢玉切,𠀤音襆。【說文】帊也。【集韻】帕也。【玉篇】巾幞。【廣韻】幞頭,周武帝所製。裁幅巾,出四脚以幞頭,乃名焉。【唐書·車服志】幞頭起於後周,便武事者也。【二儀實錄】古以皂羅三尺裹頭,號頭巾,三代皆冠。列品黔首,以皁絹裹發。至周武帝,依古三尺裁爲幞頭,唐馬周交解爲之。【朱子·語類】唐人幞頭,初止以紗爲之。後以紗軟,砍木作一山子,在前襯起。【筆談】梁高祖始布漆於紗,施鐵爲脚。【宋史·輿服志】幞頭,一名折上巾,起自後周,然止以軟帛垂脚。隋始以桐木爲之,唐始以羅代繒,惟帝服則脚上曲,人臣下垂,五代漸變平直。國朝之制,君臣通服平脚,乗輿或服上焉。其初以藤織草巾子爲裏,紗爲表,而塗以漆,後惟以漆爲堅,去其藤裏,前爲一折,平施兩脚,以鐵爲之。 又【集韻】博木切,音卜。裳削幅謂之幞。或作襆。

说文解字

【卷七】【巾部】

帊也。从巾菐聲。房玉切

字源演变

幞字的篆书
幞字的篆书
幞字的隶书
幞字的隶书
幞字的楷书
幞字的楷书

同音字

阅读(3752次)
试试手机扫一扫
在你手机上继续浏览此页面

Either scripts and active content are not permitted to run or Adobe Flash Player version 10.0.0 or greater is not installed.

Get Adobe Flash 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