艿字的楷书
分类:
通用字
拼音:
năi 
部首:
部外笔画:
二画
总笔画:
五画
繁部:
部外笔画:
二画
总笔画:
八画
笔顺:
一丨丨フノ
仓颉:
TNHS
四角号码:
44227
U+827F
五笔86/98:
AEBABR
阅读(4257次)

基本字义解释

nǎi ㄋㄞˇ

◎ 〔芋〕见“”。

详细字义解释

nǎi
——见“芋艿”( yùnǎi):即芋头

基本词义解释

rèng

〈名词〉

(1) 乱草;杂草
艿,艿草也。从草,乃声。…字亦作芿。——《说文》
藉艿燔林。——《列子·黄帝》

(2) 又如:艿稗(泛指杂草。亦以喻芜杂的事物)

(3) 另见 nǎi

康熙字典

【申集上】【艸字部】艿 ·康熙筆画:8 ·部外筆画:2

【唐韻】如乗切【集韻】【韻會】如蒸切【正韻】如陵切,𠀤音仍。謂陳根草不芟,新草又生,相因仍也。所謂燒火艿者也。【唐書·裴延齡傳】延齡妄言:長安咸陽閒,得陂艿數百頃。【正字通】芿、艿同。◎按《唐韻》分爲兩字,艿平聲,芿去聲。《集韻》二字雖通,然平聲則以艿爲主,去聲則以艿爲附,其意微有差別,古人必有所據。且考《唐書》,亦兩字分見,不宜倂合,今从《唐韻》。

说文解字

【卷一】【艸部】

艸也。从艸乃聲。如乘切

字源演变

艿字的篆书
艿字的篆书
艿字的隶书
艿字的隶书
艿字的楷书
艿字的楷书

同音字

阅读(4257次)
试试手机扫一扫
在你手机上继续浏览此页面

Either scripts and active content are not permitted to run or Adobe Flash Player version 10.0.0 or greater is not installed.

Get Adobe Flash 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