筝字的楷书
繁体:
分类:
通用字、常用字
拼音:
zhēng 
部首:
部外笔画:
六画
总笔画:
十二画
笔顺:
ノ一丶ノ一丶ノフフ一一丨
仓颉:
HNSD
四角号码:
88507
U+7B5D
五笔86/98:
TQVH
阅读(4090次)

基本字义解释

zhēng ㄓㄥˉ

◎ 弦乐器,木制长形。古代十三或十六根弦,现为二十五根弦。

英文翻译

stringed musical instrument; kite

详细字义解释

zhēng

〈名词〉

(1) (形声。从竹,争声。从竹,与乐器有关。本义:拨弦乐器。形似瑟。筝是拨弦乐器,战国时已流行于秦地,故又称“秦筝”)同本义
筝,鼓弦竹身乐也。——《说文》
筝,五弦筑身乐也。——《御览》引《说文》
挟人筝而弹纬。——《楚辞·愍命》。注:“小琴也。”
竽瑟空侯琴筑筝。——《急就篇》

(2) 又如:筝人(弹筝的人);筝阮(秦筝与阮咸。古代的两种拨弦乐器);筝妓(弹筝的艺妓);筝柱(筝上的弦柱)

康熙字典

【未集上】【竹字部】箏

【廣韻】側莖切【集韻】【韻會】甾莖切。【正韻】甾耕切,𠀤音爭。【說文】鼓絃竹身樂也。【通典】箏,秦聲也。【急就篇註】箏,瑟類,本十二絃,今則十三。【風俗通】箏,蒙恬所造。【集韻】秦俗薄惡,有父子爭瑟者,各入其半,當時名爲箏。【釋名】箏,施絃高急,箏箏然也。【傅元·箏賦序】上崇似天,下平似地,中空準六合,柱擬十二月,設之則四象在,鼓之則五音發。【史記·樂書】唐有軋箏。【註】以片竹潤其端,而軋之有聲。 又簷前鐵馬曰風箏。風動成音,自諧宮商。【元稹·連昌宮辭】鳥啄風箏碎珠玉。 又草名。【爾雅·釋草】傅,橫木。【註】一名結縷,俗謂之鼓箏草。

说文解字

【卷五】【竹部】

鼓弦竹身樂也。从竹爭聲。側莖切

字源演变

筝字的篆书
筝字的篆书
筝字的隶书
筝字的隶书
筝字的楷书
筝字的楷书

同音字

阅读(4090次)
试试手机扫一扫
在你手机上继续浏览此页面

Either scripts and active content are not permitted to run or Adobe Flash Player version 10.0.0 or greater is not installed.

Get Adobe Flash Player